新竹竹北|來趟深度之旅!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,與老宅邂垢的故事。
免費的古蹟導覽 會需要透過 QR code APP掃描 :
新瓦屋位於竹北六家,為清代乾隆年間,廣東饒平林孫檀家族建立的單姓聚落,這裡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,歷經兩百餘年,雖然經過多次的重修與換建材,但整體格局還是保存相當完整,清楚地呈現農村居民生活與歷史文化,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。
照片中古老的紅磚建築與周邊聳立的高級住宅區形成強烈對比,新瓦屋每到假日會舉辦許多文創市集活動,可以體驗客庄生活、感受客庄歷史意義與文化的價值。
▽ 景點小資訊
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園區 (位於六家國小後面)
地址:新竹市文興路一段123號
電話:03-551-0201
營業時間:戶外24小時開放,裡面店家與市集依公告為主。
電話:03-551-0201
營業時間:戶外24小時開放,裡面店家與市集依公告為主。
大眾運輸:
1. 高鐵:搭高鐵至新竹站下,再轉搭計程車至六家文化園區(新瓦屋)。
1. 高鐵:搭高鐵至新竹站下,再轉搭計程車至六家文化園區(新瓦屋)。
2. 火車:新竹火車站下→轉搭新竹客運往芎林→六家站下車→前行過雙桂橋左轉即可抵達。
3. 客運:搭乘新竹客運往芎林→六家站下車→前行過雙桂橋左轉即可抵達。
自行開車:
1. 中山高速公路下新竹交流道(往竹東)→公道五路二段→左轉接慈雲路(117縣道)→右轉接文興路一段→六家文化園區(新瓦屋)。
2. 中山高速公路→下竹北交流道(往竹北)→左轉接光明六路→光明六路東一段→右轉接自強南路→左轉接文興路一段→六家文化園區(新瓦屋)。
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有專屬停車場,停車收費一次80元,在園區內消費可折抵停車費。
照片上這一區停車場其實是「禾埕」,早期為族人晒穀的場地,而入口處的門樓「西河世第」正是新瓦屋的入口,迄今仍是形成整個聚落最重要的門戶意象。
▲ (新瓦屋8號/展覽館) 一諾藝術,提供專業藝術展覽、室內外空間藝術品布置,以及藝術品收藏諮詢服務等。
新瓦屋故事館
新瓦屋園區有定時導覽服務,每周六日10:00、15:00 兩場,透過導覽可以更了解客家文化,但我們這次是平日來,沒有導覽的服務,不過我發現新瓦屋很貼心,在每棟建築物都放QRcode,只要拿起手機掃描就可以看歷史介紹,即使非導覽的時間來也不用擔心,它就像行動版的導覽員一樣,隨掃隨看。
掃描QRcode看歷史介紹:
▲ 從PDF介紹得知,這棟傳統三合院的房子是在日治時期蓋的,已有近百年歷史,眼前這一片草地可看見地上有許多石頭,是當時從頭前溪撿石頭,再用牛車運載回來鋪的。
瓦牆留名錄
掃描QRcode從PDF上得知,2007年底是新瓦屋林孫檀公來台開基250週年,有600多位家族成員從全台各地回到新瓦屋,共同感念開墾家園的艱辛歷史。
當天辦理瓦牆留名錄活動,透過噴砂雕刻的方式印至舊瓦片,再黏貼於展覽館外牆,供後人瞭解新瓦屋的保存是由眾人的努力達成的。
▲留名錄上除了林姓子孫的簽名,還有參與搶救保留聚落的地方人士、文化學者及工作人員。
💬小知識:
在臺灣不論南北客家的建築都使用「閩南紅磚」砌牆,可能是因為取得原鄉的建築材料十分困難所導致,相傳清朝時臺灣的製磚技術不佳,燒出來的磚無法為建材使用,如果要使用客家原鄉的青磚,就必須從更比廈門更遙遠的地方用船隻載運過來,這是花大錢又費力的事,可能是因為這樣,在臺灣客家建築大都採用閩南紅磚建造。
在臺灣不論南北客家的建築都使用「閩南紅磚」砌牆,可能是因為取得原鄉的建築材料十分困難所導致,相傳清朝時臺灣的製磚技術不佳,燒出來的磚無法為建材使用,如果要使用客家原鄉的青磚,就必須從更比廈門更遙遠的地方用船隻載運過來,這是花大錢又費力的事,可能是因為這樣,在臺灣客家建築大都採用閩南紅磚建造。
忠孝堂
舊忠孝堂遺址位於此處後方,眼前的忠孝堂已經過改建,為一堂兩橫之合院建築。是孫檀公家族祭祀的公廳,雖然林姓子孫早已搬離新瓦屋多年,但每天早晚仍會前來燒香,至今香火祭祀不斷,充分表現出客家人的家族觀念與居住文化意涵。
舊忠孝堂遺址位於此處後方,眼前的忠孝堂已經過改建,為一堂兩橫之合院建築。是孫檀公家族祭祀的公廳,雖然林姓子孫早已搬離新瓦屋多年,但每天早晚仍會前來燒香,至今香火祭祀不斷,充分表現出客家人的家族觀念與居住文化意涵。
▲舊忠孝堂遺址,為新瓦屋第一棟建築物。
新瓦屋|心得
這次因為是平日來,新瓦屋內的攤販與市集都沒有營業,遊客也比較少,不像假日那麼熱鬧, 但可以放慢腳步,深度導覽新瓦屋聚落的歷史縮影,感受濃厚的文化氣息,也讓我看到維護古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,紅瓦片上刻印的名字,是記念參與搶救保留聚落之地方人士、林姓家族留名,因為有他們的努力爭取,才有今日的聚落樣貌。
留言
張貼留言